正在阅读:异彩纷呈浦江板凳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异彩纷呈浦江板凳龙

转载 2014/03/24 14:13: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李樟贵 666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浦江板凳龙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闻名海内外。2005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浦江史前文明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代就有“漫衍鱼龙,纸角之戏”兴起。自唐朝开始的“龙腾灯舞闹元宵”成了浦江的民间习俗。至宋、元、明鼎盛时,村村都有灯会,年年举办灯节。光绪《浦江县志》载: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壶源江“度埸桥”圆工,当地民间以舞龙灯庆贺。又说:本邑各村都有灯头会,正月自初六至十五谓之“灯节”。除例行元宵灯节外,重大庆典如大桥竣工、寺庙落成、圆谱、祭祖、酬神等也都举行兴灯活动。

    浦江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长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即灯头装饰讲究,一般高两米、长约三米。龙身由几十节到几百节(俗称节骑),甚至上千节串连而成。龙尾是最末一节,拱门一端有一翘起的尾鳍,尾鳍上扎彩纸流苏。

    根据龙头造型,可分为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还因龙身凳板上的设置造型分别取名为方灯、酒坛灯、字灯、托盘灯、人物灯、动物灯等20多种。方灯因其形状方形而称,为浦江东面一带最多,如白马镇的旌坞、官田、贾宝坞等村。方灯四面是吉利的诗句或吉祥的图画,上加盖顶。官田、贾宝坞的方灯始于盛唐早期,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相传,先祖礼九公生有四子,分居贾宝坞、官田、长塘口及秧田王村。礼九公分别为4个儿子做了龙头,四村的4个儿子分别组成了方灯队,自此一直相传至今,一枝独秀。

    酒坛灯为仙华街道七里村独有。其头像酒坛,故称酒坛灯。七里村是个大村庄,近800户、3000左右人口,迎灯时以其罕见的“长”而闻名县内外。整个灯队共有酒坛灯600多骑,每块灯板两个灯笼,按酒坛灯算的话就是1200多个酒坛,蔚为壮观。据传上世纪有一年参加县元宵灯会时,龙头已进县城人民广场,龙尾巴灯还在七里村呢,可见其竟有三四公里长。

    至于字灯,就有前陈字灯、夏张字灯、吴店字灯等。夏张字灯起源于唐代。是年,曾被唐朝皇帝李治御封为“百事忍为首”的张氏先贤为报皇恩,用数十字连为一句颂歌扎成字灯,延至雍正、乾隆年间,又逐年编撰成125字的诗词。一字一骑,至今有125节(骑)的长灯了。灯诗开头为:“贺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一直编撰到第62个字后便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字句精练,富有哲理。更妙的是,在125字里,“国”字恰居中央,反映了张氏黎民把“国”字永存心中的爱国情怀。

    托盘灯为郑家坞镇溪东村所传,现有100多盏(骑)。托盘灯每盏高1.5米,长约2米,分亭、台、楼、阁,以浦江塔山公园、杭州六和塔为题材,由折花、动物、人物组成。花以折纸为主,动物分马、牛、羊、虎、鲤鱼等,人物为八仙、财神、孙悟空等。每盏灯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鲤鱼跳龙门”、“松鹤延年”、“财神送宝”、“观音送子”、“孔雀开屏”等,充分体现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人物灯是郑宅镇后溪村特色长灯,共有120骑。原先,后溪村也是一般的长灯,只是灯头比较特别,名为“跷脚灯头”。这里还有个神奇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文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后因靖难逃至郑义门,春节建文帝微服上街观灯。行香老人认出,半跪行礼,掌灯头首们看到行香老人行半跪礼也如仪擎起灯头,向建文帝点头三下,以示敬重建文帝。从此,郑义门迎灯赛社,灯头一点一点,相沿流传至今。

    1984年,后溪村民把古老长灯改扎为八仙过海、水浒英雄108将,扎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浦江板凳龙除了上面讲的这些特色灯以外,还有潘宅陈村的马灯、石鼓村的竹统灯、魏村的花灯、大畈方家村的百花灯、檀溪镇寺前的龙灯、浦阳镇城东的鱼灯等等,也都独具一格,巧夺天工。

    浦江板凳龙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参加人数之多,活动场地之大是罕见的,以广场性、广泛性、惊险性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提倡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全县先后恢复了500多个灯会。1984年,县城举办“十乡一镇灯会”,同时举行“迎春一条街挂灯展览”,有33个灯队在人民广场串演表现。1985年元宵,县城举行盛大的灯彩工艺展览和元宵灯会,挂彩灯千盏,并有44个灯队、7100余人参加串演。其中各类灯手3300余人、旌旗500多幅、锣鼓手400多人……场面十分壮观,情景热闹空前。活动期间,还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维持迎灯期间的社会秩序,我也曾参加这次安全保卫工作。为此,省、市报刊和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都作了专题报道。上海电视台国际部还摄制了专题片,播放后,在港台同胞、海外侨胞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此,浦江板凳龙名扬中外。

    (李樟贵)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