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感觉到今年的夏天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热。随便在室外溜达一圈,额头上就能溢出一层层细密的汗,如果能有风刮来,树梢微微摆动,才觉得舒爽凉快。到了室内,倦意来袭得也特别快,只希望窗外的蝉鸣声小一点,能静静地享受中午片刻的美梦。
一到夏天,感觉人燥得很。倒也不是说有什么烦心事,只是感觉人黏黏稠稠得不爽快,无惬意。
想吃点什么,安抚下胃,也顺下心。孩子们总爱吃冰镇的饮料,一大口一大口的喝下去,看着倒是舒爽,但总归对身体不好。我只喜欢两样:酸梅汤和绿豆小米粥。爱人熬的绿豆小米粥,冷却后慢慢喝,一口一口,能解救夏日不振的食欲。而“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破壁当啷响”的美妙,也只有在喝下一碗甜酸适宜的酸梅汤之后才能体会。当然,离盛产杨梅的省份还是远了些,不过没关系,浦江的葡萄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家乡美味算是最好的慰藉。
我的家乡在浙江浦江,这是一个风景秀丽、有着万年文化历史的书画之乡,距离杭州也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千百年来,家乡浦江的那一泓碧波,令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
杭州是个旅游城市,到了暑期,基本上是人满为患。作为一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倒是不想凑这个热闹,一门心思想往乡下跑,而家乡浦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认真逛逛,赏赏美景。山村野地,登高望远,古道寻幽,自有风味。没有鲜艳的大红大绿,但古朴的道路与石板,触目可及的满山青翠,偶尔穿过的三两个细细的竹子与台阶,持续下降的山间温度,这一切的元素,都让我慢慢感受到什么叫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起被美好景色所熏陶的眼睛,我的心才是放松的那一个。在城市里遇到的嘈杂与慌乱,都在乡间舒爽的清风当中,慢慢被抚平与安慰了。但即使是这样美丽的地方,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前些年因为经济的发展,家乡浦江曾经经历过一段重度环境污染的日子:垃圾满天飞、污水横流、噪音污染严重。不过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与发展,浦江慢慢地变“美”了。污水变清澈,空气变清新,轰鸣声不再响彻天空。青山绿水终于回来了!我也越来越乐意向我的朋友们推荐我的家乡,希望他们能到浦江作客,享受美好的山水与风景,跟我一起回到童年,享受无忧无虑的惬意时光。
说起浦江的葡萄,说不上过分的骄傲,但满心的亲切与归属感却是有的。离家在外的人,无论远近,惦念的不过都是那一口熟悉而纯正的味道。葡萄不是热菜,但带给我的充实与饱满感却也一分都不会少。最早的地方志《嘉靖浦江志略》,就有浦江种植葡萄的历史记载,有这层渊源,感觉到嘴里的葡萄都活生生地裹了一层历史的味道,显得厚重。大多数人买葡萄,不像买西瓜有拍打听声这一辨别好坏的普世办法,只能看大小和颜色,饱满、颗粒多、颜色亮,皆为上品,而在我心中,家乡的葡萄可以说是佳品了。除了裹上了家乡的水、土壤和阳光,味道却也着实好,酸甜口感充盈在嘴里,心里觉得踏实和畅快。聊起家乡来确实有很多可以说,思维不断飞跃,借着回忆与感官,向山涧回溯,仿佛回到小时候。我们的童年看起来没有这一代幸福,但是却扎扎实实得很快乐。有时候不禁惘然,明明是个不爱动弹的人,但若一旦说起回乡,便觉得这夏日再烈,也不是件费心的事,怡然自得得很。
在外漂泊多年,虽已成家立业,稳居杭城,却也并非受尽苦难,但仍觉得某些面对家乡的时刻会变得异常脆弱。今年因为身体原因,少了些劳累与奔波,整个上半年没有回过家乡,与此同时,觉得内心的安定也少了。刚刚出来打拼的时候,觉得物质类地东西是安全感的来源,如今才发现家乡的水、土地、食物或许才是。没什么特别,也谈不上稀有的那些东西,在心里,是我的乡愁。伴着每年仅有的几次回乡,沿着血脉和记忆,扎根在脑子里。在很多个例如今天这样的夏日里,慢慢盘旋,踩着轻快的步伐,倏忽地让我回到回忆中。
但总归每年能回去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城市的夏日才是我现今经历的夏日。额头上细密的汗还没有被风吹干,脸颊上又结了一层。愿望变得很低很低,窗外的蝉鸣声再小一点吧。
又是个能沉沉睡去的午后,梦里也能闻到葡萄香。醒来会怎样呢?城市的节奏依然明快,每个人按部就班的“运作”着,我似陀螺一样不能停歇,但家乡的风、水、空气也不会停歇,它们伴随着这个八月的夏日,入梦而来。(作者:杨钦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