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檀溪镇潘周家村的“一根面”闻名全国,然而,该村流传百余年的五虎拳却鲜为人知。
(摄影:郑建东)
“我们村里的五虎拳是从安徽那边传过来的,安徽师傅在老家犯事来此避难,为了谋生传授村民拳法,至今有百余年历史了。”说起村里五虎拳的传承,打得一手好拳的周维民如数家珍。虽然年过七旬,老人红光满面,打起拳来虎虎生威。
潘周家村的五虎拳,又名“五虎下四川”,有“五虎擒羊”之说。五虎拳实战性极强,而“实战”恰恰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根本。
8月4日傍晚,周子荣、周维民、潘元池、潘朝阳等老中青三代拳师齐聚麟振堂。一路拳打下去,年轻拳师汗流浃背,观者啧啧称奇。几位前往潘周家游玩的游客也加入行列,在老拳师的指点下练习起来。
套路越打越熟,兴致越打越高。老拳师周维民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说起潘周家尚武成风的原因。潘周家村民打五虎拳由来已久,晚清到上世纪70年代最为兴盛,这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潘周家人多田少,很多人翻山越岭外出打工,带着血汗钱回家风险极大,半道上可能被强盗给抢了,为了保住身上的钱财,习武强身就成了村里每个16岁以上男子的必修课。事隔多年,周维民依然清楚地记得,十几岁时,春节期间全村男子一起习武的情景。
“30多年没好好打了,有些拳法都忘记了。”动作连贯、颇有电影中武术家风采的潘元池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畅快。”
作为年轻一代,潘朝阳想着如何把虎虎生威的五虎拳传承下去。村里能打拳的人不多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人忽视了传统武术的独特价值。
虎虎生威的五虎拳,一定还能传承下去。传统武术,依然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作者:朱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