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乡 愁
文/杨钦飚
乡愁,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是永恒的旋律。如今的乡愁,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太多的人远离了家乡,来到城市。如今的背井离乡亦有了时代的烙印,人情的温暖在城市渐行渐远,人们需要寄情于山水,在闲暇的旧日时光,想起家乡的温情,故乡牵动游子的灵魂,化作阵阵乡愁伴随入梦。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思念,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异地的情人或者他乡的故人。乡愁的本质就是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这种思念通常带有温暖的回忆。乡愁的思念并不能随着微信等网络的传递来缓解相思。乡愁应该是一种久久弥漫的发散性状态,想念亲人便给他发条短信或者打一个电话,但我们无法给村庄、给小桥、给故乡的老屋、给童年的回忆打电话。也许你可以在节假日回到家乡小住几日,化解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但也许刚刚返回城市,便又会升起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模糊化的思念便是乡愁。乡愁是具体而又抽象的,模糊而又宽广的,乡愁就如同“烟笼寒水月笼沙”般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任凭如何思念,亦无法对家乡的思念割舍。
人的一生,总是多愁善感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情绪、悲伤、彷徨、迷茫和失望。过不去的坎,办不了的事,不顺心的人,无论如何多愁,总会让你心烦意乱。但是乡愁,显然和一般的愁不一样,乡愁往往带有温暖的情感,虽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但是忧伤中依然带有一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古典式浪漫。
哪一种人最易触发乡愁,外地工作的城市人。游子们思念家乡,总是和乡愁有着美丽的邂逅,乡愁也有落寞的柔美。一年到头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外的流浪,思念家乡的热泪,带有亲情的温度。有时,对着一轮明月,我会心生这样的感慨,是否古时的游子们也一样带有如此温暖人心的乡愁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李商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原来乡愁的味道总是一样的,古今中外,站在异乡的土地上,望着那一轮明月,便想到“天涯共此时”了,也许所有的乡愁中,那最美的一句当属“月是故乡明”吧。
古往今来,乡愁都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乡愁如雨,丝丝点点润入人心。人类的社会文明进步很快,乡愁却没有丝毫改变。最近十年,当下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思念乡村,《乡村爱情》系列更是将乡村旅游推广为热门,乡愁的氛围愈发浓烈。年轻人远离故乡,来到城市,人们的冷漠取代了乡村的温情,城市成了赚钱的战场,而故乡却成为了一座走光了年轻人的空壳。城市可以赚钱,家乡无法发展;城市在思念家乡,家乡又在向往城市。于是,城市和家乡之间的乡愁便成为了世界所有城市人的共鸣,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在困惑。
乡愁就像一首老情歌,离家越远,乡愁便越浓。
乡愁更像是见证生命传奇的轨迹,我们思念家乡,思念故乡的老人,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喜怒哀乐,还有那浓浓的乡音。
乡愁,在物质文明发展下,有了时代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思念,更多的却是何去何从的迷茫。(作者:杨钦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