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九皋殿是一座供奉白鹤圣帝的庙宇,坐落于岩头、黄宅、大许三乡交界处之湖桥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九月,竣工于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九皋殿名称源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意为白鹤虽身处幽深沼泽之中不见踪影,但其鸣叫可传九霄天外,声声回旋,袅绕不绝。
浦江之祀白鹤圣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创建九皋殿碑记》记载:“浦阳龙溪张氏始迁祖张祚,南宋年间由浙江安抚使提镇改授浦阳,其来时,飓风倾覆木船,已将灭顶,忽见一虚舟溯流而上,得以攀乘生还,但见一鹤立于船头,嗷叫三声,冲霄而去。是夜,张祚夜梦一神人,白袍皂带,羽葆甚盛,谓曰:‘吾九天佫善使也!’”张祚醒后,想到白天救命之白鹤,为感其恩,遂建庙供奉白鹤圣帝,张氏后人世代奉之香火,莫敢忘怀。过去,城里上大街就曾建有白鹤圣帝殿,香火历来鼎盛不绝。
民国四年(1915年)正月,城里的白鹤圣帝行神迎到湖桥村,村民牲牢供奉,虔诚敬仰,但当年春麦病黄,岁比不登。百姓商议赛灯以求神仙庇佑,果然,是年麦收颇丰。为谢圣帝,村民决定募款建庙。然筹建之处,因庙址处于三乡交界处,众乡民莫衷一是,阻力重重。后邀请马鞍山乡绅张若骝前来协调,张先生以家族善大房名义首捐110元,再行筹建董事局,并分为天干十号开始募款,各司其责,命工伐石于岩,抡材于林,范土于陶。
民国六年(1917年),九皋殿落成,落成圆殿之时,歌舞齐鸣,十八班戏班同时演出,如大溪楼的“楼新聚班”登殿万年台演出、黄泥山头的“潘庆福科班”在此开红台演出,为九皋殿举行隆重的圆殿仪式,场面蔚为壮观。因围观民众过多,几个“踏脚村”接待客人能力受到了极大考验,如丁步头乡绅金以水家,演戏期间,只要前往都可以吃饭,引来看客无数,场面一时混乱不堪。为了维持现场秩序,县长亲自坐镇金家,局面方才得以控制。人多热闹的状况也造成了粮食的空前开支和浪费,该现象在黄文渊《和黄元卿先生九皋殿开光竹枝词》里有诗云:“戏演开关十八台,空前热闹闹成灾。踏脚村里年前米,十户九空偷贷哀。”
九皋殿素有“金华第一大殿”之美称,有殿宇三进,两侧厢房各十三间,前敞三门,正门上由晚清民国时期书法家黄尚庆所书“九皋殿”石匾,左右偏门上各书“开圣域”“壮帝居”。墙壁糊以红壤,远观之,犹如晨起之朝霞,绚美非常。第一进为门厅,门厅前为戏台,戏台上书“心旷神怡”匾额,后背屏风上画有李靖、虬髯客、红拂女人物的“风尘三侠图”,戏台两侧石柱上镌刻楹联一对:“能文能武一大观也,有声有色众皆悦之”,造型精美,用作歌舞。第二进为中厅,“千秋鉴”匾昭示苍生,封神榜人物雕刻,让人肃然起敬。再往后是中庭,悬空藻井,翼角飞扬,如亭屹立。最后为大殿,供奉白鹤圣帝及文武侍官,塐土肖像,由周丽亭塑造,宝相尊严,见着肃然起敬,肖像左右有宏钟大鼓。殿内雕梁画栋,异常精美,乃名师周光洪所刻,可惜因保护不善,多被他人所盗。九皋殿的建筑集黄尚庆的书法、周光洪的雕刻、周丽亭的泥塑绘画于一体,反映了民国初期浦江典型的文化气息,正是浦江百年书画兴盛地的艺术缩影。
民国31年(1942年),日军侵犯县境,下半年学校均停课。民国32年(1943年)开展抗日游击战,迫使日伪军龟缩县城与据点碉堡内。据点附近密溪、广明、仙北、官岩、沉湖五所学校均复课上学,为此古城乡(黄宅镇的旧称)新创办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就在九皋殿内,九皋殿遂演变为“古城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黄慎之任校长,有教师杨梅生、金振辉、张润生、周美伸、姚正福、李鱼庆、魏之然、黄寿仙等人,一时声名大振。新中国成立后,“古城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易名为“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曾获“三八红旗手”的张桂球任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第一任校长,后陈景青、陈天然、张永煌、方自秋等人都曾任该校校长。“文革”时期,在该校老师的极力保护之下,师生共同用黄泥涂盖牛腿、雕花等构件,殿内建筑而未遭损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短期更名为“朝阳学校”,由小学升格为初中,不久,又重新变更为“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
自解放以来,在方自秋、张焕然、张才土、方善庆、方本元、方真银、黄利庆、方秀兰等诸多老师的精心耕耘教育下,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名士辈出,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勇、浙江省河道办副主任方自亮、博士生导师何根兴、台湾同胞徐大紫、河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李遵基等人,分别在文化、科学等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贡献了力量。
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虽经多次修缮,但尚有倒塌的危险,不适宜继续办学。1996年,在教育部门拨款和群众筹资下,在九皋殿南侧修建新的校舍,1997年搬入新学校授课,2005年,新建立的“浦江县九皋完全小学”5个班,7名教师、176名学生一起并入岩头镇中心小学。九皋殿腾空后,众人舍不得拆迁,并申请报告请求批准为县文物保护点,是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复设为县文物保护点。当地百姓众议成立九皋殿修建委员会,重新修缮九皋殿,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共捐资100余万,才有今天雄伟庄严的九皋新貌。2010年,九皋殿列为浦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旧历二月初二,俗成“龙抬头”,九皋殿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庙会,这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迎灯、拜斗、迎会等活动一起上阵。该风俗建庙初期尤盛,一直从附近延伸到义乌都有迎灯队伍前来串灯助兴,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次迎灯彩旗、长旗等旌旗遍野,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好似闹元宵一般,空前热闹。九皋殿该地,因地域文化丰富,所以灯种形式变化多样,有马灯、鱼灯、长灯、龙灯、花灯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远者都慕名而来,一睹佳节风采。
今年农历十月是九皋殿建成圆殿的百年圣诞,百年来,沧海桑田,世事沉浮,九皋殿虽经几次易名,但又幸运地留存了下来,成为浦江百姓记忆中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得益于白鹤神灵的庇护,但是更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为热爱,所以不舍!正是这份敦厚的乡土情结,才有了今天的九皋。(作者:费泓淳 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