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杨钦飚:家乡的牛清汤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杨钦飚:家乡的牛清汤

转载 龙溪潮裔2019/06/04 22:54: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龙溪潮裔公众号 作者:杨钦飚 7326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天气冷了,又到了一年里最为难熬的日子。自北而来的寒流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个措手不及的下马威,直白而高调。而此时的我,就很想喝碗家乡的牛清汤。

在烟雨飘渺的江南,有一座名叫浦江的小城,那便是我的家乡。牛清汤,是家乡的特色小吃,是用牛骨、牛肉及秘制调料慢火熬煮出来的一种牛汤,饱含牛肉的清香,食用时加一些牛杂和牛肉等。


江南的冬季,漫长而又湿冷,拿网络上的一句玩笑话来打趣儿,“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的是一身正气”,莞尔一笑之余,确实道出了自嘲的无奈。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县城度过的,小县城不像大城市,特别是冬季,没有花样百出的娱乐活动和去处,人民广场就成了大家常去休闲的地方,因此有商贩就在广场上支个布蓬,生个小炉,摆起了牛清汤的小摊,招揽生意,前来喝牛清汤的人络绎不绝,即使到了深夜,生意依然红火。那时我在县城里念书,周末放学经过,都会被牛清汤的香气吸引,怎么都忍不住,非得吃上一碗以解口腹之欲,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喝牛清汤最好的季节便是在冬天。这个季节的天黑得早,气温很低,风也嚣张的肆虐着。在县城的街头巷尾弥漫着牛清汤诱人的香味,让人闻香而醉,闻味而追。路边随处可见的小摊前,你总会看见高高低低的身影,大手牵着小手,满眼期待地望着装满了牛清汤的铁锅。牛清汤摊的老板一手拿勺儿,一手掀开锅盖,瞬间热气、烟雾伴随着牛骨汤的醇香浓郁扑面而出,锅边大大小小的白瓷碗里装着牛血、牛筋等杂碎,配上火红的辣椒碎、少许绿葱花,一勺汤入碗,不多不少。红的、绿的、白的,在烟雾弥漫里纠缠,叫人馋了眼,更馋了心。撅着嘴,小心却急切地吸入一口,清香在醇正的浓汤里翻腾,些许辛辣触发味蕾的开关,温暖从口腔开始扩散,势不可挡地一路前行,直抵心胃,一碗牛清汤下肚后,口齿留香,浑身冒汗,酣畅淋漓,刹那间寒冷与疲惫早已消失得不知踪迹,天地间只剩下那碗牛清汤和陪我喝汤的人。

牛清汤还有一个绝配,那就是浦江的麦饼。香酥、柔软、清淡的麦饼,蕴藏着麦子的清香,吃口饼,再喝一口汤,饼与汤相互交融互补,口感既不会太腻也不会很燥。最后一定要用麦饼抹净碗里剩下的汤汁,一口吃下,那滋味送入嘴里,惬意满足到了极点。

多少浦江人,就是吃着这样的牛清汤长大的。

十六年前,刚刚三十而立的我离开家乡来到了杭州,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了生活。大城市里的一切都很快,高速旋转般地将你拉入漩涡,即便是冬日的夜幕里,也满是行色匆匆的身影,在这里,时间从来不肯停留。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的厨房里传来人间烟火气,红红绿绿的餐厅霓虹照亮了无数异乡人的侧脸。而我,却一直挂念着家乡牛清汤的味道。

后来,我在街上看到挂着浦江牛清汤招牌的小店,便兴致冲冲地跑进去点了一碗,那时的我心里乐开了花儿,想着总算能够在他乡解解馋,闻闻家乡的味。端上桌的碗里依旧是熟悉的颜色和配料,可当勺子舀起来送入嘴里的那一刻,我才发觉这不是记忆中的味道,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似的,没有家乡的牛清汤味道纯正。

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些小店喝牛清汤。没有小摊前哈着气的满心期待,没有纵容我喝汤的人陪在身旁,也没有绝配的浦江麦饼拿在手上,街道、树木、车流,连同空气里的凛冽,一切都早已变了模样。

如今,又入冬了,浦江街头巷尾的牛清汤小铺应该早已排起长龙了吧。上学的小孩儿、工作的年轻人、悠闲早起的老人,都挤在一间小小的店铺里喝着牛清汤,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这便是浦江人的日常生活。睡眼惺忪间,熟悉的揽客叫卖声似乎穿越时空,来到了杭州,我猛的睁开眼,却什么也抓不住,徒留下湿润的枕巾。

家乡牛清汤的味道终究是被我弄丢了,在这个偌大的杭州城里……(作者:杨钦飚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