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全部分类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郁文征东:崖顶乌钢

      陡峭的崖壁上有一个移动斑点,老鹰和白云被斑点踩在脚底,老鹰“啊,啊”惊叫着,白云驾御轻风,将斑点团团包裹,打算在他跌落时接住。 斑点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正艰

      #文学#
      2017/10/27 15:59:35 · 287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善哉,银和尚

      一到桐青殿,我就想起了我党的同盟军,曾任殿宇主持——银和尚。是他使桐青殿逐步完善到最高境界 银和尚大号杨邦银,浙江义乌人,自幼出家,佛

      #文学#
      2017/10/26 21:06:54 · 469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朱守公传说:写对

      浦江北乡朱宅附近。有个土财主,姓曹名百诗,有几下“三脚猫”功夫便不知天高地厚。而且,他家里又有不少田地山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曹百诗在北乡称王称霸,欺压百

      #文学#
      2017/10/25 23:02:22 · 321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朱守公传说:孔子是几个月生的

      有一次,朱守纲到杭州去,走到桐庐一处地方,听见一个女客在坟前豪淘大哭,十分凄惨中,带有七分愤恨。 朱守纲一向爱管闲事,就去查问那个女客怎么了,女客讲

      #文学#
      2017/10/25 22:53:08 · 289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我那木匠亲戚

      三年斧头六年锛,十年长刨推不抻。 三年出师六年成,八年以后好营生。 这是我那亲戚的口头禅,他告诉我,学一门手

      #文学#
      2017/10/22 12:53:18 · 258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黄贞祥:古时捉鳖方法种种

      老家村旁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树木葱绿,塘中碧水充盈。 那时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尤其是雷雨过后,各种鱼类逆流而上,小涧里、水坑上、田垅中,到处都是

      #文学#
      2017/10/08 18:01:05 · 299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一位从浦江走出去的伟大女人,张越霞的红色故事

      张越霞,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 1926年,张越霞在浦江县蚕桑讲习所任教员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南京国民

      #文学#
      2017/10/05 21:33:35 · 1181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忆旧:桐木殿朱宅百年染坊的传奇

      “染布哦,染布!布染不染?”小时候,每到秋冬季节,村里常常传来这样的吆喝声。这时,染匠挑着两只竹筐上门,一只竹筐里装着已经染好的青布、黑布,送到农家,另一只竹筐

      #资讯#
      2017/10/02 21:23:59 · 362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承双:夏夜奇遇

      这个未解之谜,算起来至今已快四十个年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家乡二百六十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响应祖国征召,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带着

      #文学#
      2017/09/29 11:58:40 · 233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闲谈古墨:那些你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墨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

      #艺苑#
      2017/09/17 20:17:00 · 278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母女篇:温暖的阅读之旅(二)

      鸟鸣蝉和、花香四溢,听着小鸟的欢叫,闻着小草的芳香,感受着夏日灼热的风浪,孩子们又迎来了她们最喜欢的暑期生活。 暑期某一天,女儿突然神秘地问我:在挪

      #文学#
      2017/09/14 10:02:20 · 262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前尘旧梦夫子庙,烟雨朦胧秦淮河

      八月,一个夏去秋渐来的日子,我与妻儿一起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踏上了我计划已久的夫子庙秦淮河“诗意”之旅。 前段时间热门的一句话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

      #文学#
      2017/08/25 17:53:06 · 445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陈立新:千日红,我的母亲花

      人们习惯把康乃馨当作母亲花,这自有道理。而我却喜欢把千日红当作母亲花,这也有我的道理。母亲是个农村妇女,生前从未听见过这花名,自然不知其为何物。事实上,我与母亲

      #文学#
      2017/08/21 09:39:00 · 279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承双:雨游“三府之地”

      春夏之交的宜人气候,总让人萌动出游的心情,早闻檀溪镇王灵村的“一脚跨三府”了,一个雨后的清晨,“蓄谋已久”的我们一大早便来到了人称世外桃源的王灵村,村头巨大的石

      #文学#
      2017/08/17 16:15:53 · 400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玫:故乡的木莲豆腐

      做木莲豆腐的人 都是故乡的旧人 他们仿佛都是一株高粱 因为农谚的撩拨,长成了人样 他们一生忙生活,尝风霜

      #文学#
      2017/08/15 10:18:39 · 314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瓶山潘先生:一个纯粹的文人

      潘德淐(1717—1782),字文如,号屏山,邑廪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岁贡,四十二年(1777)候选儒学训导,《光绪浦江县志稿·文苑》中有其人物小传。

      #资讯#
      2017/08/14 16:50:39 · 336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虞小卿:民国第二伟人竟然是个浦江人

      民国初年,上海《民国日报》发起了一项“民意测验”,旨在“选举”当时中国的伟人。揭晓时,第一名是孙中山,第二名是陈德征,第三名才是蒋介石,一时舆论哗然,这陈德征究

      #资讯#
      2017/08/12 17:46:52 · 467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朱杰超:浦江潘周家村流传百余年的五虎拳

      檀溪镇潘周家村的“一根面”闻名全国,然而,该村流传百余年的五虎拳却鲜为人知。 (摄影:郑建东) “我们村里的五虎拳是从安徽

      #资讯#
      2017/08/11 13:47:41 · 323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陈立新:我的《兰亭序》情结

      初识《兰亭序》是在童年时代,那时我才七八岁,还未上小学,父亲从《兰亭序》中临摹出“永和九年”“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6个字教我影格。我把父亲写的字

      #文学#
      2017/08/11 09:34:13 · 327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孔庆云:我所经历的渡江战役

      我叫孔庆云,浙江浦江人,今年93岁,离休干部。今天我讲的是1949年参加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的一些往事。 一 1949年春天

      #资讯#
      2017/08/09 09:21:34 · 3748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