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楼基洪首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名师”。他兴趣广泛,剪纸、写诗、读书、写博文样样精通,并因此引导和感染了身边的老师们。他主持下的“杭小教师成长博客圈”
郭家孝,1889年8月出生于中余乡(原二十八都)普丰村养元坑自然村,幼时苦学棕匠,以艺谋生。1947年,在白色恐怖下,为中国共产党送情报,秘密筹建联络总站,从事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将浓墨重彩高唱主旋律。从今天开始,本报三版专刊推出《红色回忆——纪念建党90周年》专栏。 从南湖的晨
83岁的楼双盛身材削瘦,衣着朴素,可一聊起京剧,就神采飞扬,举手投足京韵十足。 父母的影响是楼双盛喜欢京剧的直接原因。上世纪30年代,楼双盛的父亲在杭州做
石西民(1912年~1987年),杭坪镇石宅行政村石宅自然村人。原名石士耕,笔名栖明、史明操、怀南、何引流等,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领导人之一。 石西民
在去年中山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上,笔者见到了57届校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飞行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继法研究员。 邵继法向母校300余名高
戴杞(1383~1443),字文厚,性情平和,恬淡宁静,戴宅村始祖,世人以其德才兼具,退隐不仕,称他清肃处士。洪武癸亥生,正统癸亥卒,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
天下真正读懂孟兼诗文的人,只有三个半。 第一个是刘伯温。他看了孟兼文稿后,在明太祖朱元璋前极力推崇,认为当时的文坛,太常丞孟兼可名列三甲,才甚俊而奇气烨然
散文《张狮岩斗气建成“第一桥”》再上《文化月刊》2015年第六期,这也是今年第五次在该刊发文,而且是把浦江景观第三次推上国刊,深谢编辑李老师的厚爱!!!
随笔《阅读让写作更具底气》是前些日子为“世界阅读日”的即兴稿!这是原稿,蒙《金华晚报》编辑赵如芳老师厚爱,刊发在7月3号的“人文阅读”20版,深以致谢!!!
散文《遂昌的表情》原名“勾勒遂昌的几种表情”,是去年去遂昌采风的作业。年前被《文化月刊》李老师留用,近日收到五月号样刊,这是我至今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最长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