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浦江潘周家村
转载
于 2014/01/01 19:51: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摘
作者:行者
5068 阅读
0 评论
5 点赞
跑浦江班车十多年了,早知道潘周家村的手工面很有特色,再怎么煮都不会烂,我曾多次买来食用,也多次拿它作为礼品送人。每年十月的金华农展会上,潘周家村人也来参加,听说还还当场表演面条的制作过程,可惜我都没有一睹它的芳容。
今天工休,我骑上“五羊本田”,走“03省道”到义乌桥头,改走“东黄线”到浦江,再走浦江至桐庐的“210线”,经过航平、候树岭脚、虞宅、檀溪,来到期盼已久的潘周家村。全程105公里,耗时2.5小时,当然途中我还休息过。
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北面30公里,和桐庐县交界,属檀溪镇管辖。潘周家村以姓氏得名,潘、周两村毗邻而居。行政上是两个村,分别称为潘家村、周家村,但两姓混居,早已分不清村界,现两村各有700多人口。潘周家村四面皆山,环抱如盘,壶源江依村北流,故称又称盘洲、盘溪。
潘、周均为浦北望族之一,潘家祖籍徽州祁门,周家祖籍汝南郡,两家始祖分别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居盘洲,历时400多年。从明代到清朝共建造了十三座厅堂。明清古建筑连片成栋,镂空雕花,美轮美奂,保存完好。据村民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曾专门前来拍摄专题片。抗战时期,日寇串扰寺前村(檀溪镇政府所在地),因响山岩地势险要,望而生畏,使这里的古建筑得以保存。
我首先来到周家村二委办公室前的明堂上,只见明堂上密密麻麻摆着几十个面架,面架约2米长,1米7、8高,上面挂满整齐的面条,颇为壮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潘周家村的手工面。接着来到潘家村的明堂上,情况也是如此,我走遍村里的大街小巷,村边江畔,到处是挂满面条的面架,看来村里似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手工面。
我想找户人家看看手工面是如何制作的,一个约四十多岁的潘姓村民告诉说,你现在是看不到如何做面的,除非在村里住一个晚上。因为,手工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是晚上和面,面中要加适量的盐,加盐可以增加面条的韧性;砸面,就是将面放进稻臼中,用大木杖反复捣,这是个力气活,另外还有揉条、上厨、发酵(发酵时要用棉被盖好,时间长短要看气候冷暖和温度高低。)第二天早上拉面、晾面等六、七道工序。而且一年中只有五个月开工时间,一般是每年九月中旬开工,直到过年,据说一对壮劳力,一天只能制面50斤,赚百把元钱。听他一说,我暗自叹息,看来我还是无法看潘周家村手工面是如何制作的?
村中还开有一家名叫“潘周家一根面”餐馆,在这里游人可品尝到手工面各类吃法。今天并不是周末,只见店旁停数十辆小车,都是来品尝该村的特色面的。
没来潘周家村前,只知道这里的手工面很出名,没想到还是座古村落,我走了这厅,逛了那堂,好像游览了七、八座古宅。首先我来到“培德堂”,它属潘家,又称“新屋里厅”,它是潘祖永宝公,建于清朝嘉庆初年,门面宽有五间,开有三个大门,中间是正门,左右两边是侧门。正门被许多红砖堆放而堵了,左侧墙上镶着一块铭牌,上书“培德堂”。该堂主厅为三进,有前后两个天井,左右两厢共有24间,中间那进前后凌空,厅中有八根圆柱,梁上悬挂着一块硕大横匾,匾上“培德堂”三个字是曾任浦江典史邱大猷所属,他是江苏吴县人,他还作有《培德堂记》一文。据说“培德堂”曾出过一位举人,两位贡生,还有秀才数人。
接着来到“顺备堂”,它属周家村,也称“第二房厅”,建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该厅为三大间,周围设有游廊环抱,前后天井铺有自然石,大梁方栅,梁头、梁腿雕刻别具一格,特别有特色是厅堂后壁设大圆窗各一扇。大台门石柱镶嵚着精美的“梅、兰、菊、竹”的画,大门顶装饰独特“燕雀频来”的门匾。两边是长廊,北侧是“潇洒园”,南侧是周姓和潘姓的分道,大门顶上有装饰精美的“燕雀频来”的门匾,常引来游人止步注目。
最后来到周家大厅,它又称“麟振堂”,它应该是潘周家村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是在明末清初1640年,由周家祖辈尚风、尚寿、尚文、尚瑞公带领儿孙们建造的。大厅共有四进十二间,一层六马头。坐西朝东,台门前曾竖有二对旗杆。厅堂大梁、小梁,结构新颖,气势壮观,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中间大匾,书堂名“麟振堂”,厅堂四周建有长廊,供休闲漫步。每逢节日或祭祀,厅堂更为壮观,挂宫灯结彩球,两旁排列头旗、长旗、高尖、皇凉伞、文武执事、双头大罗,屋前挂上五米长,1.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并开展热闹非凡的舞灯活动。
另外,还游览了“六顺堂”、“光裕堂”、“上房”等古厅堂,它们大同小异,风格不一,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古村落一般必有古树,在村口的壶源江畔,依旧有棵树龄几百年的古樟,它那屈曲盘旋的虬枝,巨大的树冠,似乎要庇护整村的百姓。
我在潘周家村,逗留了数小时,走遍该村的大街小巷,发现有“三多”,一那就是做手工面的农家多,二古宅古建筑多,三是加工水晶农家多。我不禁担心,都说加工水晶污滥严重,今年以来浦江县已“关、停、并、转”水晶加工企业和作坊成百上千家,潘周家村的水晶加工作坊造成的水污滥,到时会不影响手工面的质量,砸了潘周家村手工面这块牌子。
啊!古老而美丽的潘周家村,我会带家人和友人,再来探访你,期待那时有新的发现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