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散笔:德范长存音容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散笔:德范长存音容邈

转载 2015/08/28 17:06: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原创 作者:徐水法 6430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得悉张文德老师仙逝的次日,我草成这篇小文,以寄托对他老人家的哀思和沉痛悼念!蒙《今日浦江》张庆平老师关照,发在前天(26日)的“文化”版上。感谢庆平兄厚爱!

——这张图片是2010年我陪张老访龙泉时,张老和莫言老师的合影——


德范长存音容邈
 
当得知我县文化界的前辈,被誉为浦江文史“活字典”的张文德先生驾鹤西游的消息时,我的心房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许久许久,我默默地在心里为先生祈祷,祝先生一路走好!


我和先生认识时间并不长,前后交往也就五六年时间。先生的大名我是早就如雷贯耳,栖居县城十来年,碍于自己出身草根,几十年疲于生计奔波,怕唐突先生更担心先生瞧不起,一直不敢冒味登门拜识。第一次通过朋友介绍来到先生的家里,先生虽年逾八旬,因足疾行走不便,但精神很好。初次见面,先生就说一直看我发于当地媒体的文章,给予肯定和鼓励。还说他为“月泉文丛”写的评述中,“涧底松”就像我,虽然出生环境不好,但只要站稳脚跟,植根深入,坚持不懈,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先生在县域文史界属于泰斗类人物,文学创作更是师辈之尊,可是对我一点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人如拂春风。此后每一次去看望先生,就没有了后学讨教于前辈的局促,反而有一种晚辈承欢绕膝于长辈的天伦之趣。
 
曾经和几个文友组织了一段时间的文学沙龙,每月一次,文友间畅谈交流文学创作和心得。先生得知这件事后,大为赞许,并专门抽出时间,特意为聚会的几十位文学爱好者讲了一堂课,从做人到为文,先生深入浅出,特别强调了人品决定文品,让与会的文友们受益匪浅。


由于某种原因,我在作协工作时打算办一本文学刊物,特意去请教先生,先生极力支持,并主动提出每期刊物他个人出资1000元,我当场婉谢。第一期刊物先生还亲自操刀撰写卷首语,鼓励并寄希望于浦江的文学爱好者。刊物一出来,我送到先生家里,先生边翻杂志边让夫人拿出1000元钱,要我收下,并说这是早就准备好的。我极力推辞,最后我告诉先生,首期刊物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以后刊物办下去,遇到资金有缺口,就来拿这个钱,这钱算是作协存在这里,这样才算说服先生。那天,浦江籍著名作家陈士濂老师、学者方勇教授做客先生家,为了把这本刊物办好办下去,先生特意把我叫去,三位前辈畅谈对刊物寄予的厚望和期冀,嘱我记录之并刊于杂志,希望引起更多关注,为杂志争取一点资金,让县域这一块文脉传承、文友耕耘的小小园地更具生命力。


当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烦恼时,去先生家陈述因果,先生就劝我学会放下,释放心头块垒,并鼓励我用更多的时间潜心创作,用作品说话,于自身不失为一件好事。此后,我会过一段时间去先生家里坐坐,顺便汇报一下近段时间里,写了什么作品,在哪些报刊发表了作品,每一次都会受到先生的赞许和鼓励。


前不久,我还去先生家里坐过,谈起有一本新集子即将出版,得到先生的赞许和肯定。于是,心里暗许这本书出来后,要请先生写个评论。谁知再次见面,先生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和几个文友前去探望,只见先生身上插满各种管子,面容憔悴,让人痛心不已。当我们一个个自报姓名时,先生或颔首或以眼神示意,显然头脑清醒。再次去探望,见先生精神大好,我拉着先生的手,说了一会话,心想过不了多长时间,先生肯定可以痊愈出院,康泰回家。


谁知事隔数天,惊闻先生驾鹤而去,从此阴阳两隔,令人痛彻心扉。于我,从此少一位敬若父辈的师长,于浦江文化,亦是一大损失。先生德范,山高水长。



链接: http://pjnews.zjol.com.cn/pjnews/system/2015/08/26/019672792.shtml

已有0人点赞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