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美味——麦饼•米筛爬
转载
在线管家于 2016/10/22 22:16:3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往来嵩溪
作者:王向阳
628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去年正月初三,去大姨妈家拜年的路上,看到有个麦饼摊,立马买了两个,囫囵下肚,就把一顿晚饭打发了,只花了六元钱。到了大姨妈家,看那桌花了几百元钱置办的鸡鸭鱼肉,引不起一点食欲。
浦江麦饼
天南海北,吃得多了,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饮食不在于贵贱,而在于习惯。记得有一年在浙江台州,朋友请客吃饭。席上,给每人上了一小碗“粉丝”。我向邻座的同事抱怨:“这碗粉丝做得不好吃。”“你有没有搞错?这是几百块一碗的鱼翅哎!”闻言愕然。其实,世上本没有最好吃的,只有最适合自己胃口的,那就是童年记忆最深的麦饼、米筛爬。
麦饼有荤有素,除了荤的肉麦饼,素的有金瓜(南瓜)麦饼、萝卜麦饼、青菜麦饼、苦麻麦饼和咸菜麦饼,因为馅料的不同而各异。先将猪肉或青菜剁碎,或将金瓜和萝卜刨成丝,再跟剁碎的老豆腐混在一起,做成一个个馅料球,包进面粉做的圆饼中,先用手掌压扁,再用擀面杖擀成一个薄薄的大圆饼,放进烧烫的油锅中,翻转几次,一个又大又圆、香气扑鼻的麦饼就起锅了。
今年三月,我因事回老家,拜访一位世叔。晚上,他带我到一家饭店,问我喜欢吃什么,当然是麦饼,又问我要几个,我也不客气,点了四个。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麦饼上桌,我放开肚子,大快朵颐,从来没有吃得这么痛快过。他在一旁看着我的狼狈相,脸上露出一丝惊奇的神色。饱汉不知饿汉饥,他在老家天天可以吃麦饼,习以为常,我在异乡一年未必能吃上一次,垂涎欲滴。

米筛爬
至于米筛爬,没有吃过的人很难理解,借用普通话来说,形似猫耳朵。在江南的农家,米筛家家都有,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却成就了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
米筛爬的制作方法,再也简单不过了。和面以后,搓成长条,摘下其中一小段,在米筛上一按、一转、一弹,就滚出了一个又薄又旋、小巧玲珑的米筛爬,上面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米筛孔的印子,煞是好看。
曾经有一个外国人到老家的“江南第一家”参观。中饭安排在一户农家,吃的就是米筛爬。农户将米筛爬端上来,老外一看,立时瞪大了眼:“你们这食物做得也太精致了吧?面疙瘩还特意要雕花?这要花多大功夫啊!”米筛爬外观的精美,可见一斑。
将做好的米筛爬放进滚水里煮,老蚕豆、九头芥咸菜作为配料,直到煮熟为止。米筛爬煮得烂烂的,蚕豆煮得粉粉的,入口即化,鲜美无比。
当年,鲁迅先生曾经到我的同乡曹聚仁先生家作客,吃了曹夫人王春翠做的米筛爬,就赞不绝口。
本文选自王向阳《六零后记忆》
作者:王向阳 1968年生,浙江浦江郑宅人,文学硕士,主任记者。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戏剧的钟摆》、《六零后记忆》、《最喜小儿无赖》、《梨园趣闻录》、《乡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