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学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杨钦飚:乡愁

      乡愁 文/杨钦飚 乡愁,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是永恒的旋律。如今的乡愁,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太多的人远离了家乡,来到城市。如今的背井离乡亦有了时代的烙印,人情的温暖在城市渐行渐远,

      #文学#
      2019/06/05 16:20:15 · 1567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染 匠

      “染布哦,染布!布染不染?”小时候,经常看到上门的染匠挑着两只竹筐,一只装着已经染好的青布、黑布,送到农家,另一只装着刚从农家收来的白布,挑回染坊。

      #文学#
      2017/12/07 08:13:31 · 246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弹 匠

      小时候,家乡流传着一句俗语“千匠万匠,要学弹匠,住格大厅堂,陪格大少娘(姑娘)”。相对于很多露天作业的工匠,弹匠大多在厅堂里弹棉絮,不用栉风沐雨,还有姑娘帮助拉

      #文学#
      2017/12/04 09:36:21 · 314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看时光匆匆

      看时光匆匆 文/ 这个世界有点快,快的让我们无所适从。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行愈远,青春早已离我们远去,美好的

      #文学#
      2017/11/30 22:02:44 · 328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铜匠

      小时候,铜器是农户居家度日不可或缺的器具。譬如煮饭用的铜罐,烧开水用的铜茶壶,取暖用的铜火熜,洗脸用的铜脸盆,盛米饭用的铜锅铲,舀米汤用的铜饭勺,民间灭火用的水

      #文学#
      2017/11/30 13:26:37 · 356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镴匠

      “打壶瓶——打镴哦——”小时候,每当听到这样悠扬的吆喝声,就会看到挑着行担的镴匠上门,兜揽生意。听说他们来自有“百工之乡”称号的浙江永康,以加工小五金闻名,包括

      #文学#
      2017/11/27 10:52:25 · 309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白铁匠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赶集,常听到街边传来“笃笃笃,笃笃笃”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傅正在敲白铁(洋铁),铺前挂满各种各样器具,有畚箕、漏斗、喷壶、

      #文学#
      2017/11/24 13:22:54 · 283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秋叶的深情陪伴

      我一直觉得大自然是比人类更深情的东西。风吹麦浪,云舒云卷,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万物以舒服的姿势展开于天地间,周而复始地兑现着自己的诺言,拥抱着人类。人类在天地间不

      #文学#
      2017/11/23 21:50:03 · 340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重回第二故乡

      对古城南京始终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因为它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里的五年军旅生涯,使我学会了吃苦、学会独立、学会坚强,也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

      #文学#
      2017/11/23 10:03:59 · 227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铁匠

      小时候,每到秋收之后,浙江永康的打铁匠来到村里,在台门口临时搭打铁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有句老古话“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这个“康”就是作为五

      #文学#
      2017/11/20 08:54:03 · 291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快乐是一种心境

      快乐,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心境。快乐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呢。因何而快乐?通常来讲,快乐是一种悠然自得,淡然如水的情怀。君子如兰,气自幽华。那么快乐到底

      #文学#
      2017/11/19 11:59:58 · 245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篾 匠

      “篾匠学得会,鸡屎食三坨;篾匠学得精,鸡屎食三斤”,家乡流传的这句谚语,道出了篾匠生涯的艰辛和无奈。小时候,经常看到篾匠一手持篾,一手持刀,用牙齿咬住篾片,把它

      #文学#
      2017/11/15 17:27:15 · 452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解匠

      “千匠万匠,不要学解板匠。晴来解在山头上,落来解在埂沿上; 站起来吊煞相,眠倒来活和尚。”这是一首流传在家乡的民谣,道出旧时解板(锯板)匠的艰辛:开

      #文学#
      2017/11/13 18:37:34 · 298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海天佛国普陀山

      久闻中华佛教圣地——普陀山,却不曾身临其境。暑假我终于有缘随团前往采风,清晨我如愿以偿的乘上了前往的采风车。 下午三时许,我们下了车,满怀喜悦的

      #文学#
      2017/11/13 15:15:29 · 309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消亡的村音

      一个村庄有些什么声音,很能判断这个村的环境质量。村庄没有声音,死水一潭,没有生气是个死村。过分的喧闹又说明这个村庄有病了,需要整治。区别在于:正常的村音是自然、

      #文学#
      2017/11/13 14:23:14 · 247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我上钓鱼台国宾馆领奖

      “硕果满枝金秋节,和谐欢乐映华夏。”由中国散文学会、神州诗书画报社、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五年前的八月二十二

      #文学#
      2017/11/13 14:08:19 · 248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风吹乌桕树 情满神丽峡

      风吹乌桕树情满神丽峡 神丽峡的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虽然气候还很舒适宜人,青草还泛着绿色,但漫山遍野,已是赤橙黄绿,层叠交错,色彩斑斓的山色倒映在

      #文学#
      2017/11/08 12:27:22 · 358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箍桶匠

      小时候,我看过越剧《九斤姑娘》,也叫《箍桶记》。戏中聪明伶俐的九斤姑娘与她爹张箍桶之间,有一段幽默诙谐的对唱: 张箍桶:天亮要箍天亮桶

      #文学#
      2017/11/08 11:29:16 · 338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木匠

      从前,有个财主请木匠干活,一日三餐都上一碗冬瓜,上面只放一片肉。每天吃晚饭时,师傅先动手,夹了上面的那片肉,徒弟只能夹下面的冬瓜。为此徒弟心里有气,干活不出力。

      #文学#
      2017/11/06 10:42:47 · 340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童年拾忆.《我的启蒙教育》起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

      我的启蒙教育起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妈妈给我缝制了花格子土布书包,并亲手挎在我肩上,给我拉直衣襟、扭好纽扣、梳理整齐头发,语重心长的说:“孩子啊!从今天起

      #文学#
      2017/11/04 20:59:31 · 2076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