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秋月夜
转载
于 2013/12/31 16:12: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汪惠庆
319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时值深秋,明月之夜,我漫步东山。
路上少有行人,连夏日常见的情侣也难寻踪影。整个公园在月光下显得十分静谧。在林荫小道漫步,整个东山好像是我一个人的,没有每天要经历的车水马龙,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觉得现在是个“散淡”的人。
云层在走,把月亮暂时遮住一块,道路就显得朦胧不明,时而明月冲出云层,道路就时隐时明。明月隔着树叶空间流筛在小径上,小道峰回路转随地势起伏,整个东山满是斑驳的树影,好个天凉的秋月!
此时我可学古人对月当歌,明月仿佛与我天地对话,仰望明月轻言细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顾影自怜,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意境,哪是白天能体会得到的情景,觉得是一天最惬意的清静享受。可惜这种雅兴并不常见,虽然一年四季皆有满月之时,但夏夜炽热,游人如织,冬夜萧凋寒冷,唯有这深秋之月润物无声,波浪不惊,如物之中庸之道,是上天恩赐东山。
龙峰阁建在东山之巅,是浦江文人对应龙峰古塔而取的雅名。登龙峰阁而揽月,全东山一览无遗。似有诸葛孔明:“我站在城头看风景的画面。”俯瞰西边是浦江老城,最留恋的是近在咫尺的旧城改造区域,已成废墟一片。在月光下努力搜寻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屋,那堆堆残垣瓦烁已分不清那曾是谁家的房屋地基,谁家的弄堂天井。昔日城北区块在月夜的万家灯火不见了。唯有月泉路依旧,车水马龙显示着拆迁区域原本的繁华。我的思绪在明月下跨越时空,往事如海浪在脑海起伏。曾经理想有朝一日走出小城一展抱负,虽然我每年总要走出小城几次,可展示不了心中抱负,只能去观小城外的风景。于是,理想常常更新,现实却如东溪之水,逶迤向东而去。
东山之北的仙华山主峰在月光下青山如黛,又显得朦胧,想象在这皎洁冰冷的月光下神女应无恙?山峰倒映在仙华湖上,那是巨笔蘸巨砚之景观,书写着浙中书画之乡的历史春秋,再加上一叶扁舟,蓑翁独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那是一幅多么精彩绝伦的山水画卷。几十年前的龙峰古塔倒映学塘池的景观,随着城市化的建筑已不再。但龙峰塔巨笔犹存,只能遥想仙华主峰倒映仙华湖的新景观了。
东山的土地是养育我的地方,层层梯田满目翠绿。当春雨绵绵,布谷鸟欢快的歌声响起时,农民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现在的东山依然生机盎然,那是城市化变迁的产物,唯有凤凰荷塘仍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这个曾经担负灌溉全东山农作物的圆形水塘,水中央的荷叶已渐渐落败,失去了夏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生机。蛙叫虫鸣也销声匿迹了,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
山下的戏台广场传来悠扬的舞曲乐声,那是健身的人们每天重复同样的节目,他们用群处的方式,如痴如醉地健身、减压,或享受一天工作后的惬意时光。而我是独处的方式,殊途同归,恐让人要说“另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就如你我都改变不了对方的思维习惯一样。远看万家灯火,近赏荷塘残叶,弹一曲黄思婷的古琴排箫,如“寒窗夜读”、“明月松涛”,予以抒情赏月,那真是在东山秋月极致的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