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年味中的女人
女人能顶半边天,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话。其实在岁末年头年味浓浓的日子里,妇女承担的角色和重要程度,远远超过半边天。
一进入腊月,这剩下的二十几天,仿佛都是为女人而设,一个年字,把每一家每一户的女子,捆绑在家里家外,像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
除了日常的家务,屋里屋外要趁天晴时分,来个里里外外的打扫,各种家具什物擦擦洗洗,一年下来,大多器物就等着这一年一度的“开光”洁净。还有一家大小身上穿的、床上盖的,正月里走亲戚拜年要备的新衣新帽等,同样要洗洗刷刷,一家人身上是否穿得干净整洁,其实是家里女人的门面和牌子。
喝过腊八粥,年的脚步更近了。女人要安排淘米磨面,淘米是为了舂年糕,梳理一下前后要忙碌一个多月的年节,除了杀猪羊宰鸡鸭等力气活,还有在石臼里舂年糕时的力气活,这几样是男子干的活外,其余都是女人的活。就说舂年糕,淘米、沥干、磨粉,上笼蒸熟,再到男人把米粉团舂好,剩下的揪米团、印年糕,都是女人的活。杀猪宰鸡除了动刀子外,同样许多辅助活计都是女人的活,烧水、褪毛、清理内脏等,这一切活计几乎都离不开女人。
腊月廿三是灶司爷上天的日子,“上天奏好事,落地保平安”。女人在这一天一定要做汤圆,早早盛好一大碗放到灶台上,希望灶司菩萨嘴里吃得甜甜的、肚里饱饱的,然后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一年间自家的好事,以便保佑来年一家老小顺顺当当、万事如意。大年三十除夕夜,女人同样要准备祭品,接回从天上回来的灶司菩萨。
从腊月廿日起,乡下人对年节叫得格外亲切,大年三十都叫三十夜。夜爷同音,老家从腊月二十起就叫二十夜、廿一夜……一直叫到三十夜,口气神调不像数着日子,倒更像叫着一个值得尊重的长辈。
一过廿三夜送回灶神上天,剩下的日子对每家每户的女人来说,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左邻右舍见个面,连个聊闲天的时间也没有,脚下生风,只有彼此的话语余音带着喜气从身后传来,“去集市买年货啊!”“我去店里买点拜年的礼品啊!”
“我今天磨豆腐啦!明天准备包粽子呢!”“没得空啊!”……切冻米糖、做馒头、炸油果子、烘火焙糕、炒瓜子花生,一切过年要用的吃的,按部就班,每天在家里女人的蕙心兰质操持下,一样样都漂漂亮亮有序完成着。
老话说,大年三十吃一顿,正月初一穿一身,除夕夜的晚饭必须是一年之内最丰盛的一顿饭。不仅一家老小团聚一起,享受今年这最后一顿必须家庭成员都团圆的分岁饭。除了日常少见或者说舍不得的精美佳肴,还有多样菜肴是寄寓新一年好运家庭和顺的菜肴点心,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年糕是年年高升,发面馒头是发财发达,整条鱼是年年有余,杨梅粿是红红火火,莲藕是路路通顺……
吃完年夜饭,小的对老的祝福,老的给小的压岁钱。只有女人,还得继续收拾饭桌,在擦得锃光瓦亮的桌上放好早已准备好的糕果点心、瓜子花生,等待乡邻前来串门招待。她回灶头准备了接灶神的祭品,再在大锅里放好粽子,用小火慢慢煮熟粽子,按古俗这是正月初一全家的早餐。
忙完这一切,女人还是不能休息,还有最后一样预告新一年全家运程的活必不可少。她在已经洗干净的锅里,放入一把把金黄的稻谷、黄豆等,猛火炒制,一直炒到谷豆爆裂,在锅里“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就昭示来年全家的生活就像这些谷豆一样,热火朝天,红红火火。这时候,灯光下忙活了近一个月的女人,脸上的笑容才会笑得比锅里正在炸裂的谷豆还要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