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浦阳诗录》,这本历时25年心血编撰而成,后因战乱散失民间囊括浦江宋元明清340位诗人的1092首诗中,因时而赋、随感而发的很多,其中单独抒写重阳佳节的却只
以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著称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为人豪迈自负,一般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却对两个浦江人赞誉极高。《明史·张孟兼传》载:“刘基尝为太祖言:‘今天下文章
出浦江城北行,再折向东北,山环水绕,一路风景如画。车行半小时,从右侧山谷口而入,初极狭,百十米后渐行渐宽。数分钟后,车至谷中,四顾群山环伺,沟壑起伏,村庄错落有
小小说《红绸被面》发《天池小小说》第九期,感谢编辑厚爱! 贴之。存档。 ——图文无关—— 红绸被面 徐水法
蒙《今日浦江》张庆平老师厚爱,约我写一篇关于重阳的。思忖数番,觉得偷懒走个捷径。想起前段时间刚翻看了江东放赠予的湮灭历史尘埃百十年后他重新翻印的《浦阳诗录》,里
昨天收到《文化月刊》2015年9月中旬刊,里面刊出小文《野马岭英雄竞折腰》,感谢编辑李老师! 浙中千年古邑浦江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吴战垒先生归往道山十载,学界诸多晚辈始终怀念于心。 少时求学,我已知吴战垒先生大名,并视为心目中最景仰的浦江籍文史学者。我初中毕业时,吴战垒先生就曾应邀往
散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田后蓬村》发表于《文化月刊》2015年九月上,并把其中一张照片打上“田后蓬村”字样作为封底。感谢编辑李老师的厚爱!特别感谢我的同学薛荣生先
得悉张文德老师仙逝的次日,我草成这篇小文,以寄托对他老人家的哀思和沉痛悼念!蒙《今日浦江》张庆平老师关照,发在前天(26日)的“文化”版上。感谢庆平兄厚爱!
小文《不辞长作上河人》是一篇即时作文,从到上河参加旅游美食节,到隔一天为这个旅游美食节特设的征文截稿,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完成。征稿时间只有两天,也算是开创记录了!
一对古老的樟木箱,分上下两层,一叠发黄的旧书、几本线装的日记本、几张装裱过的相片整齐地码放其中,这是伯父生前所用的书箱。书箱的做工很精致,门板、抽屉严丝合缝,可
小小说《老徐头的宝田》一发《天池小小说》,昨天再发《金华日报》文化版,感谢一刊一报编辑老师的厚爱!!!
车站左侧,新摆出一个地摊,几排廉价鞋袜躺在寒冷的沥青地上。 城管走到黑而瘦的摊主面前,说,“你又来?叫你不要来了!你会害死我的!” 小贩惶恐求情:“你就当没
大妈把旧纸箱,塑料瓶子倒在门口,让那个穿着过时夏装收旧货的中年男人归类过磅。“纸箱三十五元,塑料瓶子二十三元。共计六十八元。”大妈叨叨。 怕算错她又请来隔壁大
散文《张狮岩斗气建成“第一桥”》再上《文化月刊》2015年第六期,这也是今年第五次在该刊发文,而且是把浦江景观第三次推上国刊,深谢编辑李老师的厚爱!!!
“石鼓石鼓,个个老虎”、“樟山石鼓,好比老虎”。在浦南街道八村行政村石鼓自然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近日,石鼓自然村的张大爷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的祖宗代代相传下
接到从宾馆打来的老师电话,正清不仅仅感到意外,简直是惊诧。老师一声不响从几百里外赶到他任职的海滨城市,不是万不得已,年逾七旬的老人不可能亲自赶来。正清马上安顿好
壶源江从花桥乡高塘村天灵岩的西麓出发,向东北流经杭坪、虞宅、大畈、檀溪等乡镇进入诸暨市的新合乡、马剑镇,再流经富阳市汇入富春江。 马剑,曾经是浦
散文《遂昌的表情》原名“勾勒遂昌的几种表情”,是去年去遂昌采风的作业。年前被《文化月刊》李老师留用,近日收到五月号样刊,这是我至今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最长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