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全部分类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虞宅砖雕墙再现砖雕艺术,屹立五百余年不倒

      冬至那一天,天气寒冷,我随几位乡干部前往虞宅村去了解砖雕墙艺术文物。踏在第三期旧村改造被拆除老房子的一大片废墟中,看见屹立在村中央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虞宅大厅,尤其

      #资讯#
      2018/01/04 22:27:06 · 314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钱希林和他的《解字诗》

      钱希林,1945年出生,浙江浦江人,现居上海。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为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译作有日本长篇小说《一切正常》和中短篇小说等,与浦

      #文学#
      2018/01/04 22:21:46 · 415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香菇之父

      我爱吃香菇,不但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是浦江县最早种植香菇的人。直到今天还有人称我是“

      #文学#
      2018/01/02 07:35:30 · 336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放下过去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在一段路上,耗费很多光阴,然后时光的流逝,并不一定会让人看到希望。每当此时,就应该告诉自己;或许,应该改变方向;放下,才能过去。

      #文学#
      2018/01/01 21:50:41 · 317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捞豆腐皮

      小时候,亲友给产妇送礼,大多是红糖、鸡蛋和豆腐皮三样。豆腐皮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滋补品,身价金贵,制作繁复。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黄宅何山畈村

      #文学#
      2018/01/01 14:56:03 · 334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百年九皋殿:供奉白鹤圣帝的庙宇

      九皋殿是一座供奉白鹤圣帝的庙宇,坐落于岩头、黄宅、大许三乡交界处之湖桥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九月,竣工于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九皋殿名称源自《诗

      #资讯#
      2017/12/31 14:23:25 · 9136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索面

      小时候,我家常吃面条,人家总是一脸羡慕地说:“你今天过生日啦!”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村人难得吃上一顿面条。按照家乡的习俗,生日吃面,面条长长,寿命长长,有祝愿

      #文学#
      2017/12/29 12:20:05 · 266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朝阳:民间故事中的周璠

      因为周璠是道光皇帝的先生的先生,所以潘周家一带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民间故事。 有一年,一个浦江县令去桐庐县调解纠纷,路过潘周家,不知道“文官下轿,

      #文学#
      2017/12/28 22:10:33 · 479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磁带岁月:永远的《粉红色的回忆》

      每当我车里播放怀旧歌曲《粉红色的回忆》时,那些陈旧的往事与记忆就会陆续被挤出来了,晾在眼前,闪闪夺目,到现在我每次静静地听它,总会发呆、沉思,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文学#
      2017/12/28 09:02:29 · 387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我在农村当团支书的那些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还是怀旧。与同龄人相比,我的经历似乎比他们更复杂一点,曾经卖过棒冰/修过钟表/打过工/种过香菇/看过牛/教过书(而且教过小学/

      #文学#
      2017/12/27 09:18:43 · 597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新中国第一位“模范人民警察,原是浦江人 年年被当地纪念

      重庆街头有块纪念碑纪念的英雄是浦江人 重庆市区菜园坝火车站附近的一条街道中间,立着一座纪念碑,为1953年12月22日所立。

      #文学#
      2017/12/26 19:43:32 · 338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腌火腿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养一两头“两头乌”肉猪,腿皮薄,骨头细,肥肉少,形饱满,味鲜嫩,是腌金华火腿的不二之选。 腌火腿这一行的祖师爷,相传是南宋抗金名

      #文学#
      2017/12/25 17:31:10 · 3107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儿时记忆:火熜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农村山区,在寒冷的冬天,农村取暖的工具主要是火熜。火熜曾伴我度过了年复一年的寒冬,让我享受冬日里的温暖。那个年代,似乎冬天都特别冷

      #文学#
      2017/12/25 10:17:10 · 372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那些民些美食:冬日里的“味道”

      想念家乡的牛清汤 天气冷了,又到了一年里最为难熬的日子。自北而来的寒流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个措手不及的下马威,直白而高调。而此时的我,很

      #文学#
      2017/12/24 22:50:36 · 311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宇:新娘的玉镯

      “表哥要结婚了!”亲戚朋友、左邻右居都想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体面,大家纷纷送这送哪,殷勤逢迎、恭贺喜事。还特地邀请了舅舅的中学生女儿靓靓作伴娘。靓靓美貌

      #文学#
      2017/12/24 22:10:27 · 240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带着乡愁,魂归故里

      带着乡愁,魂归故里 文/杨钦飚 2017年12月14日,他走了,在高雄。 多少人听说他的名字都是源自一首简

      #文学#
      2017/12/24 15:25:18 · 340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谢青松:太平军在浦江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军由江西玉山经白沙关再次攻入浙江。当时清政府布置在浙江的兵力很少,只有绿营兵五六万人,兵力分散,战斗力低,他们在

      #资讯#
      2017/12/22 09:27:11 · 407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打扇

      小时候,家家户户打麦秆串扇,男女老少齐参与。不少人家赚了钱,盖了房子,娶了媳妇,过上温饱日子。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一切全托郑宅工艺厂的福。 一九七一年

      #文学#
      2017/12/21 09:19:41 · 467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砌灶头

      小时候,村人把砌灶头视同建房、迁居、下葬一样的头等大事,事先得请风水先生选灶头的朝向、定动工的时辰,郑重其事,以图吉利。 男主外女主内,灶头向来是女人的天

      #文学#
      2017/12/20 09:46:22 · 345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钉秤

      小时候,家乡有一个谜语:“婆婆的家里一条蛇,游来游去游在墙壁上。”谜底就是挂在墙壁上的木杆秤。 木杆秤规格不一,大至三百市斤,小至到一市斤。其中五十

      #文学#
      2017/12/18 14:21:28 · 2837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