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全部分类

article_tougao_banner.jpg

    • 头条推荐浦江泥水匠

      建造房屋,需要能工巧匠相互配合。挑大梁的是泥水匠和木匠,俗称“泥水木匠”。俗话说“泥水木匠,日头三丈”,很多工匠要赶到东家门口等天亮,而泥水匠和木匠允许迟一点,

      #文学#
      2017/10/28 16:19:52 · 292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石匠

      小时候,新居落成,宴请工匠,石匠当仁不让坐酒席的上横头,其次泥水匠,再次木匠,有“木匠让泥水,泥水让石匠”的说法。为什么石匠在百工中高人一筹呢?这是用血汗换来的

      #文学#
      2017/10/28 15:40:11 · 268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张以进:爷爷的桃岭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念一个叫桃岭的地方,那是浦阳街道的一条古道,石板铺设的山道,在蜿蜒曲折的山岭中,绵延数公里。走上那条古道,曲径通幽,清脆的脚步声在大山里回荡,

      #文学#
      2017/10/28 13:13:26 · 282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江涛:手艺

      有感于岁月的流逝、记忆的模糊和阅历的局限,去年,王向阳时不时地走出书斋,回到老家浙江省浦江县进行田野调查,面对面采访了60多个老行当的百来位老艺人,归结为《手艺

      #文学#
      2017/10/28 09:58:49 · 396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蓉儿:老屋在复苏

      让岁月和这些老屋一起复苏吧 每一根房梁,每一根屋柱 每一根门框,每一根窗栅 都随着明媚的阳光 一起复苏,一起鲜活

      #文学#
      2017/10/28 09:08:57 · 326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古塘村,有许多神秘的故事

      在古塘村,陈肇英故居已经陈旧 “廉泉让水”的门匾依旧很新 显得有点不协调 其实,在那场风暴到来前

      #文学#
      2017/10/28 09:08:17 · 282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张明:老街 · 万泰的过去

      旧时,浦江后街一带有名的商号除陈普生、同永丰、黄元昌、田紫荆外,还有玉案头的万泰,它是百年绍兴商帮的代表。 玉案头十字路

      #资讯#
      2017/10/27 20:03:42 · 416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郁文征东:崖顶乌钢

      陡峭的崖壁上有一个移动斑点,老鹰和白云被斑点踩在脚底,老鹰“啊,啊”惊叫着,白云驾御轻风,将斑点团团包裹,打算在他跌落时接住。 斑点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正艰

      #文学#
      2017/10/27 15:59:35 · 291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善哉,银和尚

      一到桐青殿,我就想起了我党的同盟军,曾任殿宇主持——银和尚。是他使桐青殿逐步完善到最高境界 银和尚大号杨邦银,浙江义乌人,自幼出家,佛

      #文学#
      2017/10/26 21:06:54 · 4743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朱守公传说:写对

      浦江北乡朱宅附近。有个土财主,姓曹名百诗,有几下“三脚猫”功夫便不知天高地厚。而且,他家里又有不少田地山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曹百诗在北乡称王称霸,欺压百

      #文学#
      2017/10/25 23:02:22 · 3290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朱守公传说:孔子是几个月生的

      有一次,朱守纲到杭州去,走到桐庐一处地方,听见一个女客在坟前豪淘大哭,十分凄惨中,带有七分愤恨。 朱守纲一向爱管闲事,就去查问那个女客怎么了,女客讲

      #文学#
      2017/10/25 22:53:08 · 2949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许照煦:我那木匠亲戚

      三年斧头六年锛,十年长刨推不抻。 三年出师六年成,八年以后好营生。 这是我那亲戚的口头禅,他告诉我,学一门手

      #文学#
      2017/10/22 12:53:18 · 261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黄贞祥:古时捉鳖方法种种

      老家村旁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树木葱绿,塘中碧水充盈。 那时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尤其是雷雨过后,各种鱼类逆流而上,小涧里、水坑上、田垅中,到处都是

      #文学#
      2017/10/08 18:01:05 · 303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一位从浦江走出去的伟大女人,张越霞的红色故事

      张越霞,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 1926年,张越霞在浦江县蚕桑讲习所任教员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南京国民

      #文学#
      2017/10/05 21:33:35 · 12084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浦江忆旧:桐木殿朱宅百年染坊的传奇

      “染布哦,染布!布染不染?”小时候,每到秋冬季节,村里常常传来这样的吆喝声。这时,染匠挑着两只竹筐上门,一只竹筐里装着已经染好的青布、黑布,送到农家,另一只竹筐

      #资讯#
      2017/10/02 21:23:59 · 3692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潘承双:夏夜奇遇

      这个未解之谜,算起来至今已快四十个年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家乡二百六十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响应祖国征召,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带着

      #文学#
      2017/09/29 11:58:40 · 238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闲谈古墨:那些你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墨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

      #艺苑#
      2017/09/17 20:17:00 · 2851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母女篇:温暖的阅读之旅(二)

      鸟鸣蝉和、花香四溢,听着小鸟的欢叫,闻着小草的芳香,感受着夏日灼热的风浪,孩子们又迎来了她们最喜欢的暑期生活。 暑期某一天,女儿突然神秘地问我:在挪

      #文学#
      2017/09/14 10:02:20 · 2685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杨钦飚:前尘旧梦夫子庙,烟雨朦胧秦淮河

      八月,一个夏去秋渐来的日子,我与妻儿一起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踏上了我计划已久的夫子庙秦淮河“诗意”之旅。 前段时间热门的一句话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

      #文学#
      2017/08/25 17:53:06 · 4528阅读 · 0评论
    • 头条推荐陈立新:千日红,我的母亲花

      人们习惯把康乃馨当作母亲花,这自有道理。而我却喜欢把千日红当作母亲花,这也有我的道理。母亲是个农村妇女,生前从未听见过这花名,自然不知其为何物。事实上,我与母亲

      #文学#
      2017/08/21 09:39:00 · 2846阅读 ·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