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宜人气候,总让人萌动出游的心情,早闻檀溪镇王灵村的“一脚跨三府”了,一个雨后的清晨,“蓄谋已久”的我们一大早便来到了人称世外桃源的王灵村,村头巨大的石
做木莲豆腐的人 都是故乡的旧人 他们仿佛都是一株高粱 因为农谚的撩拨,长成了人样 他们一生忙生活,尝风霜
潘德淐(1717—1782),字文如,号屏山,邑廪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岁贡,四十二年(1777)候选儒学训导,《光绪浦江县志稿·文苑》中有其人物小传。
民国初年,上海《民国日报》发起了一项“民意测验”,旨在“选举”当时中国的伟人。揭晓时,第一名是孙中山,第二名是陈德征,第三名才是蒋介石,一时舆论哗然,这陈德征究
檀溪镇潘周家村的“一根面”闻名全国,然而,该村流传百余年的五虎拳却鲜为人知。 (摄影:郑建东) “我们村里的五虎拳是从安徽
初识《兰亭序》是在童年时代,那时我才七八岁,还未上小学,父亲从《兰亭序》中临摹出“永和九年”“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6个字教我影格。我把父亲写的字
我叫孔庆云,浙江浦江人,今年93岁,离休干部。今天我讲的是1949年参加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的一些往事。 一 1949年春天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感觉到今年的夏天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热。随便在室外溜达一圈,额头上就能溢出一层层细密的汗,如果能有风刮来,树梢微微摆动,才觉得舒爽凉快。到了室
一年多前,我们从海淀南路搬到静园居住,主要是想让孩子离学校近一点,在街广巷多的京城免去奔波之苦。 我们的新居静园位于大学校园内,上
一本可以让你安静下来的书 读吴重生先生诗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有感 文/杨钦飚 吴重生先生的诗集《你是一束年轻
新华报人石西民的故居、沿街建筑主打“民国风”、修葺一新的石氏宗祠……近日,杭坪镇石宅村走红网络,看颜值,有着浓浓的民国范儿,颠覆了人们的印象,引得无数微友点赞。
“高山有好水”,夏泉村正应验了这句古话。夏泉是个与泉结缘的村坊。村以泉名,村因泉名。泉是村的灵魂,泉是村的生命,泉是村的一张金不换的名片!早日,凡路人经过夏泉村
作为浦江的“母亲河”,浦阳江曾是“黑脏臭”的代名词。如今的浦阳江,却是浊水复明澈,旧貌换新颜。 本期“婺江行”,记者来到已经建成的全长17公里的浦阳
将浦江置于浦江周边的县市来看,浦江文化的包容性无疑很具特色的。 以“孝义立身、规范治家”的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实践地,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典
黄酒,浦江人称之为“老酒”,曾经是我县一个时代酒品的代称。因为浦江酒厂的存在,让黄酒风靡浦江大地。那个时代,家里人让你去打酒,肯定是黄酒无疑。农民在劳作之余,站
《黄宅镇志》:黄宅镇的百科全书 日前,黄宅镇文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黄宅镇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套志书规模宏大,共分“乡镇村落”“农工商贸易
从晚清开始,中国人出国留学渐成热潮。先是清政府选派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紧接着“五四”时期又有一些人涌向法国深造,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部分人前往苏联留学,抗日战争爆
民宿潮也好古村热也罢, 当我们谈论乡下的时候, 似乎永远都带着几分乡愁的哀怨, 这大概就是,对家乡的情节!
编者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顶天立地”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基础性人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发
元代大儒柳贯晚年追求安贫乐道、悠然自得、荣辱俱忘的生活状态,醉心于理学,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宦游大半个中国,60岁从江西儒学提举任满后,解甲归田,在家乡浦江乌